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胰岛素是怎么分类的。通常来讲,胰岛素往往按照“作用特点”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胰岛素可分为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被笼统地称为胰岛素。相比于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起效时间、作用峰值、作用持续时间更接近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低。
胰岛素(包括类似物)可分为餐时胰岛素(短效/超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中效/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双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分类图标一览表:
结合上图,我们了解一下胰岛素的类型及不同数字、字母的含义:
餐时胰岛素主要来控制餐后血糖,起效速度快,峰值时间和作用时间持续时间较短,包括速效胰岛素和短效人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又称为常规胰岛素(Regular),用R表示。
基础胰岛素主要用来控制空腹血糖,根据作用效果分为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其中,中效胰岛素是混合鱼精蛋白和人胰岛素锌晶体得到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用NPH表示,简称N。
NPH的峰值时间是5-7小时,作用时间13-16小时,因为出现峰值,不能完全模拟正常人体基础胰岛素的生理分泌,会有低血糖的风险,修饰结构后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应运而生:甘精、地特、德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由速效/短效+中效混合而成,分为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25”“30”“50”是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的百分比,R表示人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速效+中效胰岛素,一般表示为预混[速效胰岛素的名称]胰岛素[数字:速效胰岛素的百分比],如预混门冬胰岛素30,是由门冬胰岛素和中效精蛋白胰岛素按照30%:7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双时相的胰岛素预混制剂。
预混人胰岛素:短效+中效胰岛素,一般表示为预混人胰岛素[数字R:数字为短效胰岛素的百分比]。如预混胰岛素30R,是由短效胰岛素和中效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按照30%、70%的比例组成的双时相的胰岛素制剂。
但在预混胰岛素中,由于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的成分会互相干扰、效应叠加,会导致一个延长的降糖作用,称作“肩效应”,容易诱发餐后低血糖。
目前还有双胰岛素的类似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含30%门冬胰岛素+70%德谷胰岛素,可实现单峰双相,血糖波动较小,低血糖风险更低。
后缀有字母R代表短效胰岛素;
后缀有字幕N代表中效胰岛素;
后缀有数字30、25、40、50代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数字代表速效胰岛素的比例(%);
后缀有数字30、25、40、50+R代表预混人胰岛素,数字代表短效胰岛素的比例(%);
速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一般没有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