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使用时声音超过60分贝,持续三个月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建议使用耳机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尽量用耳罩式耳机,不使用插入式耳机。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耳机,可避免音量过大,损伤听力。
手机、电话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许多年轻人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打电话,是造成听力受损的一大诱因,还可能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接听电话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并尽量使用免提,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经常用硬物如棉棒、火柴棒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引发感染,还可能弄破耳膜,若将火柴头、棉绒遗漏在耳朵内,会对耳朵造成损伤。
脏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进入耳朵内,不及时清理便有可能会出现耳朵发炎的情况,增加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病几率。如出现耳部不适,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控制去的频次和时间。在嘈杂的环境下作业的工人应及时佩戴有效的防噪声耳塞,避免长期待在有噪声的场所,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并定期检查听力。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易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25-40岁的年轻人精神压力大、体质差、生活作息不规律易诱发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突然听不到声音。如突然自觉耳部不适,听力下降,请及时就医。
耳朵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最为敏感,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但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内耳或听神经,引起耳聋。因此,儿童服用这些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用力擤鼻涕,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但因其不会流脓而容易被忽视。目前主要防治措施为:积极治疗鼻腔和鼻咽疾病,并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耳机、耳塞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携带病菌,在佩戴时由于皮肤磨损造成细菌侵害。所以不要和他人共享耳机、耳塞,这是避免细菌感染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此外在使用耳机、耳塞的过程中要定期消毒,保证耳机、耳塞和耳朵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