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心房收缩和舒张失去正常的节律,发生快速无序的小幅颤动,心房泵血功能减低或丧失,并引起心室节律绝对不整齐的一种心律紊乱。
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经历以下症状:
■ 心悸:感到心跳快速、剧烈或不规则;
■ 乏力:感觉疲劳、虚弱;
■ 呼吸困难:特别是在运动后;
■ 头晕、眩晕:严重时可能会晕倒;
■ 胸痛或胸部不适。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内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这些血栓脱落并进入大脑血管,便会引发缺血性卒中(中风),可能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
房颤还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等其他严重心脏问题。
每天定时给自己把脉,如果是正常心律,那脉搏应该是均匀而规律的,每分钟搏动次数在60-100次/分。
如果脉搏跳动不整齐、跳动的频率和每次搏动的强弱在不断变化,或是脉搏很快且杂乱无章,那可能是出现了房颤。房颤心房无规律的,快速的跳动,为一种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率可达300-600次/分。这时需要尽快到医院做十二导联心电图即可确诊是否为房颤。另外,动态心电图、智能可穿戴心电设备(手表、心电贴等)采集的持续≥30秒的单导联心电图也可以确诊房颤。
引起房颤发生的机制有很多种,研究表明,95%的房颤与肺静脉有关,打个比方说,肺静脉是“火源”,左心房就是“火场”。由于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有效性不足50%,且长期用药存在较多副作用。因此房颤射频消融术以其高效、微创的特点,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微创导管技术,将射频能量精确作用于心脏内特定部位,以消除异常电信号,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治疗方法。房颤射频消融术就是在火源和火场之间建立了一圈“阻隔带”,使心房免受肺静脉内异常电信号的影响。从而恢复并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 高效性: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远高于药物治疗,首次消融的成功率可达到80%以上,且对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均有显著疗效。房颤患者早期消融则成功率较高,而房颤持续时间越长,成功率越低。
■ 微创性:手术无需开刀,仅在穿刺点留下微小针眼,术后恢复快,不留疤痕。
■ 安全性:虽然射频消融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术前的详细评估和术中的严密监测,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 减少药物依赖:术后患者可以减少或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 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应首选导管消融治疗;
■ 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如果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话,应该行导管消融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症状;
■ 合并心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或保留)的房颤患者,应该行导管消融改善预后及患者症状;
■ 对于新诊断的1年以内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无论是阵发还是持续,均应积极进行导管消融以改善预后;
■ 房颤转复后出现有症状的心脏停搏患者,应考虑行射频消融避免起搏器植入;
■ 房颤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和(或)三尖瓣反流患者。
■ 术后一般卧床休息12小时,12小时后穿刺处无血肿可下床活动,术后2周穿刺下肢避免剧烈活动。
■ 由于消融的部位与食管紧密相邻,可能会造成食管损伤,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后不适、纳差等,一般在术后4-6周恢复。因此,房颤消融后4-6周内,饮食需以温凉、柔软、易消化食物为主(如面条、小米粥、鸡蛋羹等),避免过硬、过烫、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损伤食道。
■ 房颤术后的3个月需要抗凝治疗,3个月以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表现,如口鼻牙龈出血、黑便、便血、尿血等,如果出现出血情况,及时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 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随诊一次,一年后每半年至少就诊一次。
■ 术后房颤再次发作问题: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消融后2年成功率为85%,非阵发性房颤消融后18个月成功率为74.0%。术后3月内如果发生了持续时间≥30s的房颤、房扑或房速,您也不必担心。因为射频消融术后心房组织会出现水肿、炎症等反应,经过“休养”,水肿消退、瘢痕形成,约60%的患者发作可自行消失。手术是否成功,是根据三个月后是否有房颤发作来确定的。
房颤与烟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密切相关。消融术后,需有效控制房颤的致病因素,以降低复发几率。日常生活中需要戒烟酒,不熬夜,适度运动,控制血压、血糖、体重达标,纠正甲亢等基础疾病,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佩戴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