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濮网

查看: 1140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国刊 生态“龙阳” 品质作家 低调高产

[复制链接]

积分
13356
大濮币
2297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30 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龙阳”春早,捷报频传

笔者自市文联获悉,最新出版的《中国作家》2024年第2期,以压轴篇目刊发署名李伟的现代文学剧本《酒半》。作品以“龙阳”借喻“濮阳”,讲述了一场耐人寻味的官场故事。据了解,这是作者继《人民日报》几近整版推出“城乡融合”抒情散文《流年背影》,《中国作家》首推地域性(濮阳)“人才扶贫”报告文学《真功夫》后,又一部中原特色的“国字号”现实主义作品。

5df5b2a3a0ba5d1a2448424230f675e.jpg

《酒半》,原名《较量》,2万多个字符,25个剧情章节,微电影镜头切换。半瓶名酒喝四次,最后“干”出痛心和痛快,情节环环相扣,故事引人入胜。通过部门换届众人心路历程的勾勒,和最终一班人瞠目结舌的描写,不仅彰显了“龙阳”淳朴的社会风气和良好政治生态,更折射出新时代“三不腐”理念的廉政要义。

是啊!从“独秀一枝洁如玉,黄芯探头闹春寒”的中心广场,到“结对红衣湖畔舞,多群太极岸边来”的大美龙湖;从城中村烟火氤氲吆五喝六的烧烤摊,到夜市上拿起就走美食美客的“裹凉皮”;从八十年代“俭以养德”的市委办公楼,再到挑灯夜战习以为常的组织部大院……龙都故事,有“里”有“面”;底蕴濮阳,“文创文旅”。据悉,《中国作家·影视》如此规格推发一个地级市的公益宣传,在全国还是首次。一时,濮阳的美誉度、满意度、忠诚度和软实力,声名鹊起,跃然纸上。

作者李伟,原名李绍伟,河南清丰县人,濮阳市政协常委。现为中国作协报告文学青创会副主任委员,市文联执行编辑(编剧)、作家。其作品泛见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半月谈、南风窗、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散文百家、杂文选刊、中国纪检监察等中央主流媒体和国家核心期刊。文风酣畅,快人快语,擅长用独特视角捕捉社会敏感,既有采写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重大题材的《真如玉》,还有描绘偏郊僻壤脱贫攻坚火热生活的《真功夫》,更有以“小体裁”载写“大命题”的《西域追梦》、《省委书记“早”知道》等。濮阳本土作家,躬耕大江南北:湖北十堰、贵州毕节、新疆哈密、湖南岳阳等地,都留下了作者的身影和笔触。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作协三任驻会副主席、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何建明,寄予他“重振河南报告文学”之大任。

然而,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实力作家,却误入画地为牢循规蹈矩的思维怪圈!他觉得“作品只管发表,传来晒去不是显摆‘谝能’嘛?”于是,这么多年来,作品不发圈、荣誉不进群、评奖不拉票、积分不求赞、公益不照相、大小不张扬…… 家人(同事)不知道。

不得不说。作家这股清流有时候也是一肚“苦水”。曾有一次他去某红色小村采风,主人公是组织部的年轻干部,问:“咱们一个院(楼)办公,我咋不知道你啊?不好意思。”还有一次,是他自己不好意思了,作为统战部“知联会”的理事,按说作家该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模样吧!可他群里总是沉默寡言,以致打电话问县区一个招商数据,不怪负责人不给细说,因为不熟悉啊。还有市里组织一次警营采风,工作餐他偏偏躲在不靠领导的一桌……呜呼!令人“苦笑”不得。

前面是“苦笑”,后面就是“苦头”了。

大家知道,现在绝大部分评先评奖都有“网络投票”环节。舞台下、生活中、朋友圈的“人气”不可低估!我们常说出圈出彩,你都不发圈不进群,出哪门子圈?中哪门子彩?证书、作品放抽屉,连单位都不知道,还指望社会上谁知道?谁投你?!所以,每每和大奖失之交臂,就不难理解了。打个比方,大奖满分100,网络投票40,可你该项为零。这时,要想问鼎“状元”,你必须“人一之,我‘百’之”,付出常人百倍的努力,去吃别人百倍的“苦头”,不是嘛!?笔者在想:这位只顾打磨笔尖的本土作家,如果身边有个“董宇辉”推荐作品,濮阳早就出名了!

当然,生活中的作家热情洋溢、热交朋友、热衷公益。不拉票、不求赞,丝毫不影响给别人投票、点赞。他透支信用卡给贫困户治病,还用自己的稿费给贫困生交费,就是给了钱就走,不照相、不留名、不宣传。政协填表“委员办实事”,他也“懒”得报材料,总觉得微不足道。诚然,“低调谦逊”是一种美德,“真人不露相”是一句名言,“沸水是无声的熟稻是低头的”是一对经典。但,凡事有度!历史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谁在这个信息爆炸、流量锁屏、手“指”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注定与美好失之交臂,必定在现实四处碰壁。不用微信、没有微博,不习惯抖音、快手、直播……但起码要有与外界基本的交流与展示方式。因为,再好的原创作品不与时俱进传播,永远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回到这部作品本身。

“小切口,大民生;芝麻官,特廉政。”2022—2023年,中国经济抗疫转段,复苏发展。两万字把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文旅文创、风土人情等提炼融汇地相得益彰,谈何容易!可濮阳这位本土作家做到了。

纵览古今,好的作品,不拘长短。刘禹锡《陋室铭》八十一字,不觉短;曹雪芹的《红楼梦》数十万字,不嫌长。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譬如,从“龙塑”中心广场开笔,作者发挥语言张力与合理想象,“龙阳”概念,穿越四季,既有春天里“独秀一枝洁如玉,黄芯探头闹春寒”的马蹄莲,还有冬日下“不做庭院盆景秀,宁为野外草丛芳”的格桑花。又如,开心的濮存金调侃自己:不仅没有喝出“250”的高压,相反得到“520”的爱情……更如,疫情这年头开门市,“守店”不如“守寡”,因为后者有人打情骂俏,前者难见一个人影等等等等。你看,一字之别,对仗成韵,呼之欲出。因为,不管多么巧妙的构思和情节,都要靠笔下文字去呈现。一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学作品,读着朗朗上口,读后荡气回肠。采访中得知,作者经常为一个“命题”和“警句”,二半夜“扑腾”爬起来记在笔头,否则白天“灵感”都跑了。“失眠”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据了解,这是作者首次创作小说(型)剧本,或许篇幅所限,或采访不够精细,结尾段落升华乏力,环境分析显得单薄,剧情反转差强人意。但瑕不掩瑜!知道几斤几两,方能做大做强。这么短时间完成“命题作文”,参加全国大赛,积极推崇濮阳,春节压轴推出,就连火热出圈的淄博、哈尔滨作家朋友也发来祝福,实至名归,难能可贵。

这几年,龙都文旅敢打敢拼,接近出圈。我们常说:“招人才重人才用人才惜人才”,其实真正的人才就在我们身边,文学国刊频频推出濮阳本土作品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4

积分
20524
大濮币
122277
2#
发表于 2024-3-30 15: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河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申请删帖|大濮网 ( 豫ICP备13009059号-2 )|  豫公安备案41090202000001号 |经营许可证:豫B2-20170396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4-11-24 20:12 , Processed in 0.07606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