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记者5月14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复《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省政府在批复中强调,《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批复明确,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材料产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批复要求——
(资料图)
• 濮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67.70万亩;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5.28万亩;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8.34平方千米;
•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413.47平方千米以内;
• 用水总量不超过省级下达指标。
★
(资料图)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构建“一带、两轴、三区、四廊”的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濮阳市、濮阳县、清丰县同城化发展,引导城镇产业向交通轴带集聚。
(资料图)
加强城镇空间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做好分阶段时序管控工作,合理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要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控制线管控要求,优化蓝绿空间网络和开敞空间体系,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资料图)
传承历史文脉,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管理要求,加强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遗存保护,活化利用龙文化和杂技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覆盖全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空间格局,切实保护传统风貌。
(资料图)
做好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的空间预留管控工作,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复合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
统筹保障水、电、气、暖、通信、环境卫生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
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增强抵御灾害事故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批复要求——
欢迎光临 大濮网 (https://45700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