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入发展,电网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管走在城市还是乡村,高塔林立,银线纵横已然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与此同时,电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运维矛盾也日益突出,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成为必要的手段,对电网运维的创新创效需求愈发迫切。
随着无人机、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和在电网运维领域的深入应用,如今我市电网已形成了“无人机巡线+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展示”的智能巡检业务模式,220千伏线路无人机自主飞行覆盖率达到100%,自主巡视杆塔数量全省第二,对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电网科技创新工作,以生产经营实际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涉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科技攻关,电网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
1月3日,在濮阳220千伏振兴变电站,随着操作人员遥控按钮的摁下,一架新型无人机从新机巢内腾空而起,一体化集成设计的机巢、机臂增升构型的无人机机形和灵巧的飞行动作给人带来愉悦的直观感受。机巢平台上“国网河南001号”的指示牌格外显著,据国网濮阳供电公司“1+4劳模工作室”李玉伟介绍,做为全省第一批输变融合试点单位,自从去年11月8日推动这款新型智能巡检设备落户濮阳以来,国网濮阳供电公司正在逐步实现输变一体化巡检业务融合。
记者从国网濮阳供电公司了解到,1+4劳模工作室融合劳动模范、员工创新、志愿服务、技术引领、青工培育为一体,成员涵盖输变配等多个专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国网公司创新示范点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其附属的“输电线路智能巡检新技术应用实验室”,是河南省电网系统设置在地市公司层面的六个实验室之一,也是唯一以无人机智能巡检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室。近年来,他们围绕无人机微应用开展科技创新,获国家专利17项,获各级各类表彰4项,申报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多项创新成果位居全省前列。
“新机巢一体化的设计,高度集成了气象站、图传、RTK模块、4G Dongle接口和边缘计算模块接口,工作人员仅需地面固定、接入电源和网络就可以立即开展巡检工作,而且部署方便,两个人就能搞定;可靠性高,一般的风吹雨雪不在话下;50分钟续航、32分钟无线快充、能快速起飞,还有5小时备用电源”李玉伟高兴的介绍。
近来,国网濮阳供电公司立足于融合输电线路与变电站内设备、架空线路的巡检业务共性需求,依托智能网联无人机设备,以变电站为中心,覆盖站外周边输电线路,做到兼顾变电站、输电线路不同巡检场景需求,实现专业融合,推进“资源整合、集中监控、统一调度”的输变一体化无人机巡检方案,力求实现无人机专业融合协同,实现安全、质量、效率、效益整体提升,打造区域专业融合、输变一体的实践样板。2023年,该公司已实现220千伏线路无人机自主飞行覆盖率100%,电网可视化稳步推进,建成220千伏可视化线路21条,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实行24小时远程监控。已累计发现通道附近施工178次,异物32次,有效防控了外力破坏和吊车碰线问题。完成省内首家110千伏电缆通道风险数字化感知场景应用建设,初步实现隐患提前预警、故障类型主动推送、故障点精准定位目标。
“目前已能看出输变融合方向的可能性,新机巢很适合‘部署在变电站,巡视出/入站输配电线路’这类典型场景,以振兴站为例,进出线共16回,单台机巢在1周内即可完成8公里内所有线路的精细化巡视任务!”李玉伟说道。据了解,为了加速输变一体化巡检业务融合,该公司在春节前还将运用‘蛙跳’技术完成多站点联动巡检,推进多站点联动和协同作业质效,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蛙跳式”巡检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巡检模式,无人机在一个机巢完成巡检任务后,通过“解耦”技术被释放出来,“跳”到另一个变电站的机巢停靠、补给,能够支撑无人机在长距离大范围场景接续飞行作业,这种模式摆脱了巡检距离限制,设备利用率是单个机巢3倍以上。
“不断地创新才能让电网更加的安全强大,城市发展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我们只有不断地想出新点子,走出新路子,我们的城市才能不断展现新样子。”李玉伟说道。(陈亚宁)
欢迎光临 大濮网 (https://45700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